联系电话:(010)5974 7790

手机:15031069136

邮箱:jinjing@yi-tong.cn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东果园23号楼10层1002

新闻中心

Autodesk***运营官与中国专家畅谈制造业信息化热点问题

发表时间:2018-11-10 09:32:44 | 浏览:

【2005年10月19日】以“充分挖掘‘甩图板工程’全面价值,提高生产制造效率”为主题的Autodesk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圆桌会议在京举行。Autodesk公司全球***运营官(COO)卡尔.巴斯先生就一些重要的问题同与会者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来自用户企业的代表和来自大学、咨询业以及媒体的相关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下面是卡尔.巴斯先生和与会专家的一些精彩问答:

Q. 未来2-3年或更长一段时期中,3D/2D CAD软件的应用前景如何?
A:3D CAD软件伴随着硬件与操作系统的日益进步,将支持制造业的产品设计深入到更复杂或更细微之处。传统的3D CAD软件应用偏重于几何造型,而未来的应用,是数字设计与制造的一体化应用,即建立虚拟样机。
目前大多数企业的产品设计流程,即从概念设计、工业造型设计、工程设计、分析以及后续制造等这一系列环节里充满着数据断层和重复工作。比如说,客户用3D软件设计了某一轴传动系统。在传统的设计和分析相互孤立的软件系统里,那些已经明确的、如轴承与轴零件之间的装配约束关系,或者是设计者所计算过的载荷信息等,却需要在分析软件里被重新输入一次。而Autodesk致力于将这些数据断层整合起来,使已被确定的输入信息不再重复输入,提供数据连续一体化的设计环境。
另外,3D软件在将来的应用不会再从底层的点、线、面这类几何元素入手,而是从工程应用的概念术语入手。例如轴承的设计,我们不再定义它的内外径参数,而是描述它的载荷、摩擦状态等工程应用特征,然后由软件帮助客户设计出轴承。并且这些大量工程特征或属性数据会被下游的分析、制造、管理等环节顺畅的采用。
提到3D CAD软件的应用前景,大家自然会同时探讨2D CAD软件的前景。我并不认为2D和3D是替代关系,它们之间应当是组合关系,因为2D 在用于当今制造业工程中的图形数据表达和沟通交流等方面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例如全球制造业的许多场合仍然在遵守“依照2D工程图纸指导生产”的纲领。从Autodesk近几年的全球业绩也可以看到,我们的2D CAD业务非但没有萎缩,反而以每年20%的强劲速度在增长。
Q:解决异构CAD系统间传递与交换大型图形文件的前景如何?
A: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能够解决所有需求的答案,包括我们的DWF格式。因为需求是多样的,比如你希望压缩比非常高以便于传递,但其压缩后的精度能否满足后续测量的需要?再比如你期望不仅仅是传递几何模型,而且希望其他工程设计信息也能被保留和传递。
和IGES、STEP格式比较,Autodesk的DWF重点满足如下的应用要求——将一套3D模型、2D工程图以及BOM等工程属性数据压缩成一个很小的文件进行传递,可被更多的非设计人员浏览、批注及打印。更有趣的是,如果你将DWF文件更名为.zip文件然后用Winzip程序解压缩,你可以发现其中包含有xml格式的文件,里面记录了图纸、物料、BOM等各种属性,我想这一定是很多人想得到的信息。
Q:Autodesk如何解决不同高低版本DWG数据的兼容性问题?
A:我们通常会在3-4年内保持DWG格式的稳定。但同时为了承载更多的信息,支持不断深入的应用需求,我们不得不每隔3-4年就要变动一次DWG格式。Autodesk承诺每一高版本的AutoCAD一定能够读取低版本的DWG文件;同时提供可从网上免费下载的转换工具,实现高低版本DWG文件的相互转换,并尽可能地减少转换过程中客户定制和手工交互等工作。
Q:据我所知,Autodesk已经提供给用户一些数据管理工具,并收购了一家机构运动仿真的提供商Solid Dynamics。基于此,我的问题是:当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PDM和CAE仿真工具时,当企业设计平台从2D为主逐渐过渡到3D为主、2D为辅的时候,Autodesk的主要产品AUTOCAD和其标准文件格式DWG将如何继续发展,以迎合用户越来越强烈的PDM、CAE和3D应用需求?是否AutoCAD有可能逐渐融合到Autodesk提供的3D解决方案中?
A:就像我前面所提到的,从全球趋势看2D的应用远没有到萎缩的程度,它在不断的快速增长。Autodesk仍致力于满足AutoCAD的深化应用需求。就像我们的AutoCAD Mechanical、AutoCAD Electronic等专业产品。
其次,无论是对DWG还是DWF格式,我们都会充分考虑到后续CAE、PDM的应用需求,充分挖掘其内含的工程和管理属性数据,以便于提供给后续系统。
还有,正如你所预计的,AutoCAD将会和Autodesk的3D产品Inventor进行紧密的融合。目前Inventor中的2D工程图格式并不是DWG,但将来应该是DWG。那时设计人员可以自由地在AutoCAD或是Inventor里编辑和利用DWG数据。
Q:Autodesk于今年10月4日宣布收购Alias,我感到很惊讶。因为使用Alias产品的用户基本是浪漫的“艺术家”,而使用AutoCAD或Inventor的却是“规矩”的工程师;一个强于曲面造型,另一个忠于工程实体造型。我很好奇如何将这两类个性迥异的人群和两种不同的设计风格结合在一个软件里?
A:没错,目前的确是两类人、两个部门分别做这两种工作。我们拿汽车设计举例,“艺术家”们利用Alias做外形设计,然后由其他人基于这个设计做油泥模型,再经过三坐标仪的测量,测量数据进入3D CAD软件中重新生成曲面模型,工程师可能因为模具设计等原因又会去修改这个模型。关键问题是这个过程中的数据链是彼此割裂的,并且修改变更的频率非常高。这会花掉上百万的美金,并且严重拉长产品的上市周期。我们集成这两个软件并不是要使一个人来完成两种工作,而是将两种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数据能够双向往复的交互。这是Autodesk收购Alias之后所要完成的使命。
Q:针对中国的许多企业目前要解决产品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Autodesk是否有相应的解决方案?
A:我个人认为,提高产品创新能力,一定要切断纯粹照搬西方这条链路,而是要认真思考、挖掘和定位自己独特的价值。这里所说的模仿不单指产品设计的模仿,也包括设计工具应用模式的模仿。长期以来,国外的高端设计软件在中国价格不菲,仅限于少数人使用,这样的高成本模式会促使中国设计水平普遍提高吗?会产生独特的中国价值吗?
中国的一大突出优势在于人才众多,这意味着一种易于推广的产品技术如果能够惠及大众,那么总合所产生的经济价值是非常巨大的,我暂且把它称为‘乘法效应’。如果能有被每一个中国设计师易学易用的高性价比的设计软件,帮助每一个设计师轻易地提高其设计效率,让每一个设计师都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产品创新问题,那么按照上面的‘乘法效应’,这样的大众化高性能设计应用模式相比那些仅被少数人应用的高端设计模式,其所累积产生的创新能量将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我想这也许会是基于中国特点的产品创新之路。
Autodesk一贯的商业信念正是不断致力于将高端技术大众化和普及化。我们通过自行研发、外包研发以及收购高端软件公司等方式来丰富我们的产品线和产品的专业程度及集成程度,而我们大众化的战略却始终如一。因为我们一直相信用户数量是个奇妙的乘数,会给客户,会给我们大家带来很多奇迹。
Q:Autodesk已经是2D的领导者,2D软件带有非常明确的工具性,而PDM/PLM与2D CAD不同,PDM/PLM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请问,Autodesk是否考虑进入中国的PDM软件市场并提供与中国市场相应的解决方案 ?
A:PDM/PLM的确不同于2D CAD,不可能完全做成标准的工具化软件。但PDM/PLM需求者中很多都是2D CAD的使用者。Autodesk一定会进入这个市场,但与其他厂商不同的是Autodesk的进入方式。我们不会采取那种高价、且只有应用深度而缺乏广度的市场路线,这类似于当年AutoCAD进入中国市场一样,Autodesk的数据管理产品(Vault + ProductStream)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它提供简易而且非常有效的功能,同时也提供丰富的二次开发接口,我们希望协同一批中国本土的开发服务商做更深入全面的客户化工作。
说的简单些,这个平台就像一个“数据分流器”。对设计部门,它会充分收纳由设计产生的大量DWG数据资源,充分挖掘这些DWG内含的各种有价值信息,例如物料属性、BOM属性等;对设计下游部门,它会提供方便的应用输出,例如各种报表和数据输出,以及丰富的二次开发接口。
Autodesk相信这种解决方案对广大AutoCAD用户所在的企业需求是确有实效的,也是他们一直所期待的,同时是能够大量普及的。Autodesk有能力并且有责任引领这一个有明显‘乘法效应’的市场。
Q:Autodesk如何支持web服务,公司在web服务领域有什么思考和举措?
A:Vault/ProductStream/Streamline是Autodesk在数据管理领域的三个系列化产品,Vault是工作组级的文件管理平台,应用在局域网上;ProductStream是基于企业工作流的数据管理平台,应用在防火墙内部和外部;Streamline是网络数据共享平台,它在有效的安全机制控制下由多个企业依照设定的流程使用,应用在防火墙外部。每个企业虽然各自拥有数据,但整个数据空间却不属于任何企业。这三个产品都是基于web service开发的,所有的API也都是.net API。因此可以方便的实现多个异地系统之间的数据同步以及与其他管理系统(如ERP)间的Web数据接口。
这里我还要再次提到DWF的应用优势,它是支持Web的一种非常简便有效的交流工程图形与数据的方式。DWF是一种文件格式,但它更像一个网络上传载文件的容器。它对一套图形文件(兼具2D和3D图形数据)有很大的压缩比,非常便于传递;它的文件内容不可修改,这会省去很多关于文件或数据版权的麻烦和顾虑;它还可以提供非常高的工程精度用于浏览和打印输出。
Q:目前,有一类PDM厂商不拥有CAD产品,类似Agile,另一类是CAD厂商,将自己的PDM和CAD采取集成的方式,形成解决方案,从技术和市场的角度看,您怎样评价这两类产品的特性和前景?
A:我想未来不会独立存在只提供PDM解决方案的厂商。PDM领域将被两类公司占领,即CAD厂商和ERP厂商。而原来那些独立的PDM厂商将会根据其解决方案的侧重点与CAD或者是ERP厂商进行整合。目前我们就可以看到像SAP、Oracle等这些ERP厂商正在进入PDM/PLM领域。我认为ERP的侧重点是基于产品变化不大的制造流程;而CAD厂商所提供的PDM/PLM解决方案,则更适合于那些产品复杂多变,同时需要管理产品设计工作流程的企业。
Q:1999年前后中国的CAD厂商就纷纷进入PDM市场,而拥有广大客户群和雄厚研发及资金实力的Autodesk公司,为什么直***今天,才正式声明进入PDM市场?
A:在过去这些年里,众多Autodesk的二次开发厂商一直在向客户提供自行研发的PDM解决方案,这说明基于DWG数据管理的市场需求并非无人问津。Autodesk公司一贯的市场理念是高端技术大众化,这需要两个必要条件的支撑:高端技术和大众市场都要成熟。如果某种产品的销售需要大量的售前咨询和顾问工作,或者需要售后长期的实施服务,并且用户依然觉得投入产出比不如人意,那么这说明该产品技术及其市场***少有一方尚未成熟。其实,***今也未必能确认PDM/PLM产品技术或其市场就已经成熟,但Autodesk会选择恰当的产品定位,附加尽可能少量的实施服务,还要发挥专业分销渠道的潜能,以“量为先”的方式铺开这一目标市场。
Q:近期高端PLM厂商不断推出中低端市场策略,此时进入这个市场并面对高端挤压,Autodesk如何应对?
A:从IT发展史来看,一般都是中低端技术被广泛应用并且不断壮大,从而逐渐取代高端,而不是高端向下取代低端。比如从PC和大型主机的发展历程就可以验证这一点。所以我更认为那些高端PLM厂商只是在换装其品牌和市场形象,而非实质性改变其产品技术,因此它依然很难在中低端市场上被普及应用。另外从财务的盈利角度看,从高蹦到低,乃不得以而为之的下策。目前那些高端PLM厂商约有50%的收入来源于咨询和实施等服务,如果当真大举滑入中低端市场,势必割舍这部分利润,尤其对上市公司而言,这在财务运作上会有极大压力。
Q:UGS***近发布了中小企业解决方案,似乎是针对Autodesk占有优势的市场领域,据我所知,Autodesk在DWF和UGS的JT也有一些合作。请问,您怎样看待竞争中的合作?
A:这和上面的问题有共同之处,目前中低端市场看起来的确是个香喷喷的蛋糕,高端市场的增长率已经非常有限,而中低端市场则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这些公司纷纷打出平民牌,这明显是市场宣传行为。而真正要进入中低端市场还需要配套的产品、渠道、服务等很多特定资源支撑。
Autodesk公司和UGS进行合作,***主要的原因是Inventor和UG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业。如果我们之间能够互相生成对方的文件格式,会有助于整个汽车制造供应链的设计数据交换和集成。因此可以说是客户和市场要求我们两家做朋友搞合作。